光伏行业的内卷远比想象中更深。
2024年,光伏A股上市公司亏损总额超600亿元。其中, TCL中环、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三家合计亏损逾254亿元,而就在2023年,三家公司净利润合计277亿元。进入2025年后,光伏行业的亏损局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三家企业一季度继续亏损近50亿。
一、不断加码的反内卷政策
2025年7月1日,工信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会上表示,将依法依规综合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强化标准引领,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这已经不是光伏行业第一次提及无序竞争与去产能。面对全面失衡的市场结构,自2023年底以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光伏行业协会等便相继出台被称为“去产能”或“反内卷”的政策与举措。
2023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光伏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产能预警,严控重复建设;
2024年11月,工信部修订《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部分产品最低性能指标;
行业协会也在2024-2025年的多次会议上屡次反对低于成本价的“内卷式”竞争,连续发布价格理性竞争倡议书,达成强化行业自律的共识。
二、内卷的因
光伏行业表面上是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利润加速下滑,产能大量闲置;但其本质是技术壁垒低、扩产冲动强、政策干预长期未退场、行业自律机制缺失,以及出口依赖度过高等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结构性困局。这不是一场偶发危机,而是系统性失衡。
经过将光伏行业其与近些年与该行业发展轨迹相近的半导体、风电、消费电子等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光伏行业的内卷呈现出更为典型的“非理性竞争生态”。
1、技术壁垒低,行业缺乏护城河
与半导体的极限制程、风电的整机系统集成能力不同,光伏产业链的技术扩散速度过快,造成差异化不足、竞争趋同。TOPCon、HJT、BC电池等不同路线虽各有优劣,但从资本市场和终端采购方角度来看,转换效率拉不开代差,谁都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导致整个行业在技术上“齐步走”,竞争上只剩下谁更便宜。
2、盲目扩产,供需严重错位
2023年起,中国光伏产业链进入“大跃进”式扩产期。以组件环节为例,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组件产能超过850GW,而全球装机需求仅约420–450GW,供需比超过1.8:1。硅料、电池片、硅片各环节也呈现出类似的冗余格局,部分头部企业甚至出现全年产能利用率不足30%的情况。
3、高杠杆加速了内卷进程
大量企业在2020–2022年景气期通过融资、发债、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盲目扩张。如今大部分产能投产的同时,也进入偿债高峰,企业不得不依靠低价抢单、负毛利维持现金流,变相成为“卷王”。而这种模式,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推动行业“自我压缩利润空间”。
4、地方政府政策导向错位
表面上看,中央多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实际上,地方仍然以光伏为政绩工具。在多个省份,招商政策中仍充斥着土地优惠、贷款贴息、税收返还、能耗指标倾斜等激励条款。数据显示,2024年光伏行业新增投资超5000亿元,而一些所谓“链主”项目,本质上就是大规模制造基地而非技术创新,进一步推高行业内的过剩基数。
5、行业自律形同虚设
光伏行业协会等组织曾多次发布“限价倡议”“理性扩张建议”“价格预警通报”,但大多数企业选择无视。限价协议没有法律效力,中小企业为求订单,继续报出远低于成本的价格,甚至打包“送项目”或“送逆变器”,行业价格体系已经崩坏。
6、出口依赖下的脆弱产业生态
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总规模达235.93GW,较2023年同比增长13%,占全球市场比重超过80%。在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欧美国家对中国制造产品过度依赖和“安全性“的隐忧,将令海外市场政策风险不断放大,一旦通道受阻,国内产能将被反噬。
7、市场集中度不够,竞争难以理性化
截至2025年初,中国组件环节CR5不到60%,而电池片、硅片环节中腰部和长尾企业占据超过40%市场份额,整体集中度不高,导致价格协调和行业自律都很难真正落地。
光伏行业与半导体、风电、消费电子等产业内卷情形对比
三、此轮反内卷的果
工信部与行业协会的各项政策与举措,为光伏行业摆脱内卷提供了契机。但本轮反内卷的成效如何,不仅在于能否解决供需失衡和行业技术壁垒与高杠杆的规模发展模式问题,更在于行业整体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博弈。
考虑到当前的多数政策为倡议性质,缺乏法律约束,行业企业之间也缺乏足够信任,由于头部企业并未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即便头部企业自律,也无法约束二三线玩家。兼之地方政府仍将在相当时期内将光伏视为稳定GDP与就业的重要支柱,相关举措在执行层面可能会大打折扣。
严重的内卷令行业企业对技术创新和技术路径突破“有心无力“,难以培育“非对称竞争优势”。行业整体仍高度依赖出口,国内需求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扩容的迹象……
光伏的超景气周期已经过去,如今进入的是一个必须“去库存、去杠杆、去补贴”的结构调整阶段,过程中必定代价高昂。
说到底,光伏并非真正的市场化行业,其快速发展过程伴随着太多有形的手的干预。反内卷,除了要从供求两端入手解决供需失衡,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更重要的是创造并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动行业整合,完善市场出清机制。如各级政府彻底退出对制造端的补贴,终结所有形式的财政兜底与政策延缓机制;推动高标准强制性门槛,如转换效率、碳足迹、单位能耗、智能化水平等,加速出清存量落后产能。
写在最后
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近期被官媒点名的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电商平台等并不是仅有的几个面临内卷的行业。除去资源垄断型行业外,国内多数行业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内卷。考虑到长期内卷行业很难实现资本积累,那么内卷到最后,卷的到底是什么呢?答案不言自明。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