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AH银行股探底回升,港股工商银行领涨,邮储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跟涨。银行AH优选ETF(517900)收涨0.12%,盘中一度接近1%,全天成交8764万元,放量回踩20日均线。
银行股板块盘中为何调整?
业内认为,银行板块连续上涨后有一定震荡需求,另一方面,或与杭州银行一则消息有关。
7月15日,杭州银行发布一则减持公告,中国人寿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5078.94万股杭州银行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0.7%。
银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该事件不会对市场造成过度冲击,中国人寿此次减持属于财务投资行为,并非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险资对银行股的增持力度持续加大。
据统计,今年以来,险资9次举牌银行股,根据统计,恒生金融指数中权重靠前的7只银行股(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保险持仓市值超5600亿元;A股方面,根据上市公司一季报前十大股东数据统计(扣除关联方持股),保险重仓银行股市值达2657.8亿元。
近期,险资长周期考核进一步强化,将经营效益类指标(占比25%)中的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方式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权重30%)+3年周期指标(权重50%)+5年周期指标(权重20%)”。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银行股业绩波动相对较小,分红保持稳定,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收益确定性、稳健性,符合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导向,同时,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股息率仍位于行业前列,红利价值有望继续吸引中长期增量资金流入。
“股息率>利率”或成银行未来走势关键
截至7月15日收盘,银行指数累涨16.05%,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居第2。主流指数方面,中证银行(全收益)年内涨20.05%,银行AH(全收益)涨26.13%。
一是增量资金不断涌入银行板块,新政策力争大型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险资通过FVOCI科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配置高股息银行股可规避利润表波动。
二是去年以来一系列经济增量政策,通过地方债务置换和缓解房地产风险,对银行资产质量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是银行股股息率在股价大幅上涨后依然较高,A股上市银行目前平均股息率3.7%,显著高于1.65%左右的十年期国债利率。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AH指数股息率仍有5%,估值为0.76倍PB(LF),成份股仍处于整体破净状态。
方正证券指出,在持续低利率环境中,当前银行板块行情某种意义上出现了“股息率>利率”(d>r)的持续推动力,即只要银行板块股息率高于无风险利率,则行情就可能继续延续。虽然也有对银行板块高股息率可持续性的担忧,但考虑到中国银行信用风险低、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比例不断提高,前述“股息率>利率”的事实特征预计未来仍会延续。
月度AH价格优选策略——助力捕捉银行业阿尔法
截至7月15日,全市场唯一跨AH市场的银行类ETF——银行AH优选ETF(517900)连续10日获资金净申购2.15亿元,年内累计“吸金”7.4亿元。
资料显示,银行AH指数由中证银行指数及其中同时有AH上市的香港市场证券组成,采用AH价格优选月度证券类别转换策略,目前共有42只成份券。截至最新,港股银行股14只,权重40%,A股银行股28只,权重60%。简而言之,银行AH在中证银行指数基础上,在AH市场中优选“更便宜”的标的。
自2017年12月6日指数发布以来至2025年7月11日,银行AH全收益指数累计涨101.7%,相对中证银行指数超额收益26%。
统计区间:2017.12.6-2025.7.4。
银行AH优选ETF(517900)已正式纳入融资融券标的,这意味着ETF本身质地较优。此外,纳入两融后,ETF玩法进一步升级——上涨阶段,投资者可以融资买入银行AH优选ETF放大收益;下跌阶段,融券并卖出该ETF,赚取做空收益。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或代销机构提供的移动客户端、官网等渠道查询其基金交易、保有情况和持仓收益等信息。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