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上海环境(601200.SH)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9.64亿元,同比增长4.68%;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8.02%;基本每股收益0.25元/股。
2025年上半年,上海环境聚焦主业核心任务,紧扣提质增效主基调,加强精细化、标准化建设,通过持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运营管理等多种举措,全面提升整体运营能级,经营业绩保持稳步增长。
ESG战略构筑绿色竞争新壁垒
上海环境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固废行业起步最早的专业环保企业之一,于2017年3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以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为核心主业,同时聚焦危废医废、土壤修复、市政污泥、固废资源化(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新兴业务领域,从规划、设计、咨询、研发、监测、监管、投资、建设、运营、工程总承包等全方位、全过程为城市管理者提供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环境已形成以“规划咨询、生态修复、代建代管”轻资产业务和“生活垃圾、危废医废、污水处理”重资产业务为主线,轻重并举、双轮驱动的发展定位。
当前,生活垃圾焚烧行业正逐渐转向精益运营发展阶段,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升级推进提质降本增效,低碳循环化、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成为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上海环境主要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填埋以及中转业务,不断夯实“精细化运营、集约化管理、网格化管控、数字化赋能”运营管理机制,以助力上海垃圾分类为发力点,以打造高效协同收运处体系为着力点,以实现末端处置“绿色变身”为落脚点,全方位探索上海市域“大固废”处理处置“最优解”,积极助力上海“无废城市”建设。
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上海环境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战略与经营实际,公司是国内首个采用湿法烟气处理工艺的企业,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公司主参编行业内多个系列标准和手册,涵盖国标、地标、团标和企标,持续推动固体废物精准分类和固废管理流程优化。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上海环境高度重视ESG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公司建立了ESG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公司ESG战略目标、制度及管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2025年上半年,公司荣获上海碳普惠优秀合作伙伴奖、第三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年度行业典范奖“碳中和生态建设奖”等奖项,下属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项目案例入选上海市循环经济典型案例集等,展现出上海环境在推进“双碳”战略进程中的全方位、多领域成效。
科技创新推动提质增效
研发创新是上海环境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公司始终坚持建立有利于研发投入增长的全方位工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升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累计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咨询类奖项百余项;拥有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专精特新技术企业、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专家工作站;累计拥有专利398项,其中发明专利90项。2025年上半年,在创新成果方面,上海环境收获颇丰。公司持续推广应用热电联产、光伏发电、中水回用等技术,实现技术赋能提质。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多项科技成果类奖项,如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评定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二等成果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上海环境联合同济大学共同研发的“焚烧飞灰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已逐步从科研的中试验证向示范应用推进。这一国际首创的飞灰处理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全闭环的特点,为我国“无废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全新路径。
与此同时,上海环境坚持数智转型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12345”数字化转型框架,持续推进集团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多元数字化场景规模应用,建设并应用“上海医废全流程服务数字化平台”“固废一体化智慧焚烧”“计划性检修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智能化管理平台,为运营效能和决策质量显著提升注入新动能。
展望未来,上海环境将继续本着“为绿色明天,点亮每一天”的企业使命,秉承“聚力环境,共创低碳时代”的价值观,致力于成为卓越的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