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不认输

发布时间:

2025-09-18 22:50:38

来源:伯虎财经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

就把☆星标☆点起来吧

支付宝不认输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年以来,不少商店的收银处,都出现了一个显眼的“蓝色小圆环”。顾客轻轻一碰,就能完成点餐和支付,这款名为“碰一下”的支付方式,正以惊人速度重塑我们的消费习惯。

9月11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支付宝宣布“碰一下”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大关,刷新了互联网产品增速新纪录,在“扫一下”和“碰一下”场景中,八成用户首选“碰一下”。

仅仅一年时间,原本不被看好的“碰一下”,交出了超出预期的市场答卷。虽然,“碰一下”2亿的用户规模,与微信支付国内近10亿的用户规模相比,仍有着巨大的差距。

但在支付宝这场剑走偏锋的奇袭之下,一场由支付方式变革引发的浪潮,正从支付领域延伸至整个服务生态,“碰一下”能否颠覆“扫一扫”,或许已不是重点。

#{图片}

进攻就是最佳的防守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战争,堪称中国互联网史上最精彩的商业对决之一。在微信支付还没有出现之前,支付宝背靠淘宝电商的优势,是国内比较主要的支付方式。

2013年,微信与财付通合作推出了微信支付,但并没有掀起波澜,一直到2014年春晚,微信红包才“一战成名”,也让原本稳坐支付江山的支付宝措手不及。

2013年-2016年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在支付入口、用户习惯、场景争夺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双方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场景与用户心智的争夺中,双方更是步步紧逼。在微信连续两年拿下春晚冠名权后,支付宝也不甘示弱,在2016年春晚发起了“集五福”活动,并在当年推出了“圈子社交”功能,试图在用户心智中抢占更多非支付场景的认知,撕开微信的社交壁垒。

可惜的是,尽管支付宝“集五福”活动形成了强大的传播效应,但支付宝的社交基因却没能因此培养起来,“圈子社交”也在争议之中泯没。

这也让蚂蚁集团意识到,社交与高频并不是自己的优势,与其刻意复制友商的步伐,不如回归自己的主战场,聚焦于商业与金融体系,从纯支付工具向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平台转型。

此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开始对线下战场发起猛攻,但两者始终难分伯仲。在餐饮市场,支付宝拿下肯德基,微信支付就啃下麦当劳;原本是微信优势地盘的小微商户,支付宝则通过免费提供扫码枪、POS机等方式进行“扫街”……

2016年底,马化腾宣布微信支付在线下的份额已经超过支付宝。不过,尽管微信支付在近场支付场景中取得优势,但支付宝依托淘宝生态,依然在支付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图片}

缠斗数年后,两巨头对于“支付大战”的心态开始有所改变。“两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已基本确定,两巨头也不再执着于“贴身肉搏”,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巩固优势领域、优化用户体验上。

这些年来,支付市场的双寡头格局非常牢固,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加起来占国内支付市场约90%的市场份额。既然如此,为什么已经偃旗息鼓多年的“支付大战”,会在今年重新打响?

首先,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正在无声地收缩。据易观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微信支付市场份额达到59.7%,支付宝则为36.2%,而在2023年底,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仍为48.6%。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之所以在2019年停战,是看到市场格局将会在一段长时间内保持平衡,与其投入巨资多攻下一到两个点的市场份额,不如维持现状。

但前提是,大家都能守住40%左右的份额,保证支付入口份额不崩溃。可如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开始出现此消彼长。

微信的用户规模已从2019年约11.5亿,增长至2025年9月的14.11亿。今年一季度,支付宝的月活跃用户约为10.4亿,两者的差距已经达到4亿左右。

在社交属性的加持下,微信支付在线下小额高频消费场景中占据优势,在缺乏可替代的高频社交App前,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将会越来越难被撼动。

其次,抖音、美团等新玩家也对支付市场虎视眈眈。近期,抖音支付接通了朴朴超市等外部平台;美团月付则凭借美团在多个生活场景的渗透,成为不少消费者便捷支付的选项。

尽管它们的加入未必能颠覆当下的支付市场格局,但对于支付宝来说,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防守方式。

#{图片}

对微信支付的精准“攻击”

2023年7月,“碰一下”作为蚂蚁集团的战略级项目,正式启动落地进程。据悉,“碰一下”最早在2023年初由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内部提出,旨在寻找一种兼具便捷与可控性的新支付方式,打破支付宝市场份额下滑的僵局。

此后,支付宝倾注了巨大资源来铺开市场,据36氪报道,仅前4个月支付宝便投入过百亿推广补贴用于铺设终端,并计划在三年内投入约300亿元。

按照支付宝披露数据,“碰一下”用户数从1亿到2亿,仅用了4个月。“碰一下”有着必须拿下市场的决心,甚至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

#{图片}

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砸钱”并不是难事。但“碰一下”能够在短时间内突围而出,却并不仅仅是因为“钞能力”,而是巧妙地绕开与微信支付的直接竞争,聚焦于支付方式的革新。

首先,转换战场,将竞争战场从手机屏幕内转移到了屏幕外。微信作为手机上使用频次最高的APP之一,消费者顺手支付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支付宝很难强攻用户心智。

但如果将战场转移到手机屏幕以外,在更多不方便掏出手机的场景,“碰一下”将有更多用武之地,支付宝则有了新的胜算。

不仅如此,支付宝还进一步简化支付步骤,将传统购物支付从五个步骤(解锁手机-打开APP-点击付款码-对准扫码-确认支付)精简为两个动作(解锁-触碰),支付时间从平均15秒缩短至3秒。当消费者习惯了“两步付款”,他还愿意掏出手机慢慢支付吗?答案不言而喻。

#{图片}

其次,重做基建,万物皆可碰一下。其实,在“碰一下”之前,各大支付平台也曾尝试推动刷脸和刷掌支付,虽然同样便捷,却因触及了用户的心理安全红线而未能普及。

由此可见,支付方式的变革,便捷是其一,但核心还是安全性。为此,支付宝颠覆了传统NFC支付的逻辑。

以Apple Pay为代表的传统NFC支付,是把手机模拟成“卡”;让商家的设备来当“读卡器”,但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对支付安全的担忧,苹果手机甚至并不开放手机的读取。

而“碰一下”则反向定义,把手机当成“读卡器”,商家设备才是“卡”,这样就能绕开手机厂商的限制,同时创造更多新的“读卡”入口,做到万物皆可碰。

#{图片}

然而,随着“碰一下”走向更多场景,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

一则,“碰一下”的推进节奏略显急躁。前段时间,各城市小区电梯安装“碰一下”设备一事,引发了外界的关注。有用户担心不小心触碰会泄露隐私或触发支付,并质疑“碰一下”在铺开市场时,是不是太过追求速度、忽略了用户感受。

#{图片}

另外,也有网友担心,“碰一下”快速增长的用户规模,有多少仅仅是被补贴所吸引,一旦补贴退潮,最终又有多少用户能沉淀下来。

二则,商家教育与推广仍面临漫长过程。尽管目前商家可免费安装“碰一下”设备,但商家还要额外投入学习成本,并向不熟悉该功能的用户反复解释用法,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培育周期,支付宝还要持续付出教育市场的成本。

#{图片}

“碰一下”,不止支付

由此可见,支付宝这场旨在“换道超车”的支付布局,虽看似开了个好头,但要进一步站稳脚跟,它仍需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与资金,这样高成本的投入,真的值得吗?

这就要回归到这场“支付大战”背后的战略逻辑。对于蚂蚁集团来说,支付市场固然重要,但其聚焦的并不只是支付,而是背后的数字新大陆

2023年,蚂蚁集团提出“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和“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AI和全球化不言而喻,而要理解“双飞轮”,则要理解蚂蚁集团的业务逻辑:

简单来说,支付宝是一个超级app,数字支付作为流量入口,是吸引用户的基础;数字互联则是基于支付入口做延展,围绕用户和商家的生态价值做增值业务。最后,蚂蚁集团通过花呗借呗、网商贷、基金代销等产品,满足商家和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反过来也会推动支付与场景服务的进一步渗透。

可以看出,蚂蚁集团这几大业务是相互赋能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字支付作为入口,是蚂蚁集团整体业务流转的关键,一旦流量增长见顶,业务互联的节奏也将不可避免地慢下来。

这也是蚂蚁集团提出“支付宝双飞轮”的原因,通过“优化用户体验”与“赋能商户经营”双向发力,进一步夯实其作为数字生态构建者的地位。

在2024年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宣布,将联合华为、小米、OPPO等十大智能硬件厂商成立“碰一下应用生态联盟”,拓展至会员、点餐、取件、门禁等超1000个应用场景。与此同时,支付宝还推出了国内首个“AI付”,用户通过语音对话即可完成下单支付。

#{图片}

蚂蚁集团的设想,并不只是颠覆当下的支付方式,而是以支付为起点,推动自身从“支付工具”向“商家数字化经营的新入口”升级,打开数字商业生态的新想象空间。

以“AI付”为例,目前阿里在AI智能眼镜已有布局,尽管当前仍未完全普及,但生活方式的改变总是循序渐进地展开的。随着智能座舱、智能眼镜以及AI智能体逐渐成熟,未来的生活场景也会随之发生转移,阿里率先为智能未来铺好路,关键时刻其势能就能喷薄而出。

如今,一场针对支付体验的革命已悄然启动,“碰一下”只是这场变革的序章。无论是蚂蚁集团,还是其他支付平台,当下的每一步探索,都是在为未来数字生活的形态定调,谁能在这场长远的变革中占据主动,谁才能真正握住数字经济生态的“钥匙”。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图片}

#{图片}

Topic:支付宝和微信,你更常用哪一个?

我们将挑选1位评论用心且点赞数较高的用户

送出一本《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找不到伯虎财经的文章?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内容

就把☆星标☆点起来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让我知道你“在看”哟~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