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伊始,港股市场开始从多个维度宣告自己的回归。阿里巴巴昨日狂飙18.5%之后,今日低开高走,再次引领一众港科股反弹。
目前,腾讯、阿里、小米、京东、百度、理想汽车等多股翻红。“腾讯+阿里+小米”含量超30%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微涨0.27%,最近20个交易日强势“揽金”高达2亿元,近10个交易日有9天都保持净流入,显示资金或正押注港科下一轮行情。
作为市场老兵,我清晰地感受到:当前港股科技的这轮行情,与以往任何一次反弹都有本质区别。因为这次的核心驱动力不是简单的估值修复,而是中国科技企业真正找到了面向未来的增长路径——AI产业化。
具体来说,点燃市场的阿里巴巴财报堪称一份“未来宣言书”:虽然表面财务数据平淡无奇,但深层逻辑令人振奋——单季度资本开支386亿元,同比增长220%,创历史新高;过去四个季度在AI基础设施投入超1000亿元,未来三年还将投入3800亿元攻坚AI!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清晰的战略转向——阿里正在从一家电商公司蜕变为真正的AI基础设施提供商。这根本不是在报业绩,而是在向市场传递一种All in AI的战略决心。
不过,最让人兴奋的还是阿里在AI芯片领域的“B计划”——与英伟达生态系统兼容的自主研发芯片,这意味它不再局限于特定应用场景,而是要正面切入主流算力市场,争夺英伟达短期断供可能留下的空缺,未来可能引领整个中国AI产业破局。
同时,资金面的变化也值得深究。
截至9月1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逼近万亿大关,并且国际对冲基金正以去年6月以来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这些聪明钱的动向,往往比任何分析报告都更有说服力。持续的加码,显示它们都认可接下里港股可能的上升空间。
当前港股科技板块正处在罕见的“三重共振”节点,不仅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充足,而且有着AI产业浪潮带来的确定性增长预期,更将全面受益于流动性环境改善(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大增)。
而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拉宽一点,会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对比——同样是港股科技类指数,截至9月1日,覆盖AI应用场景更广的港股科技指数(比如包含智能汽车、创新药、智能硬件)年内涨幅已将近37%,跑赢恒生科技指数将近7个百分点。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港科,不仅100%覆盖阿里、腾讯、美团等“Terrific 10”龙头,还在创新药、智能汽车等AI应用领域有更全面的布局。这些公司正是中国新经济的核心代表,其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投资港股科技企业我们过去往往看PE、PB,但现在更要看研发投入占比、AI收入增速和核心技术壁垒。阿里的示范效应告诉我们,市场正在给真正的科技创新以溢价——而港股科技50ETF(159750)里这些敢于投入未来、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大概率会在这一轮产业革命中获得价值重估。
作者:ETF金铲子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