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治理实践调研洞察报告》发布 中国公司治理从合规筑基迈向价值提升

发布时间:

2025-07-17 16:02:00

来源:全景网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石。从2023年底新《公司法》的颁布,到新“国九条”的出台落地,再到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的印发,一系列顶层制度设计围绕公司治理架构优化、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股东权利保障等关键领域,构建起系统化的政策指导体系。

随着监管深化与ESG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华夏基金联合紫顶股东服务于7月7日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实践调研洞察报告》。该报告基于对520家A股上市公司的问卷调研数据,首次系统性地呈现了A股公司在公司治理层面的认知、动力与实践图景。

合规驱动治理优化,筑牢发展基石

报告显示,在监管政策的强力引导下,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展现出明确的“合规导向”。绝大多数受访公司高度认同并积极通过完善内部制度(77%)、强化信息披露(59%)来夯实治理根基。这表明市场主体已将合规内化为公司治理的底线。

然而,报告也揭示,对于更能触及权力制衡核心、旨在实现“实质制衡”的深层次举措,如增加董事会独立性(6%)、减少控股股东关联交易(2%)以及定期更换审计机构(2%)等,企业的内在动力和选择意愿仍有待激发和培育。

聚焦市值,治理先行:分红回购、股权激励受关注

市值管理是去年以来监管政策与公司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重点探究了两类市值管理举措,一是分红与回购,二是股权激励。

监管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分红与回购,但本次报告显示,约67%的受访公司倾向于高分红策略。上市公司偏好分红的主要原因为“高分红能够吸引红利型投资者”(60%)。相比之下,仅有4%的受访公司倾向于高回购策略。

股权激励被广泛认为是完善公司治理、绑定核心人才的重要工具。报告显示,有48%的受访公司在近两年内开展过或在未来两年计划开展股权激励。从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因来看,受访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首要目标是“绑定核心管理层”(89%),其次是“通过业绩考核目标向市场传递公司业绩预期”(55%)。

“积极股东”崛起:机构力量重塑公司治理格局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强化对基金长期投资行为的引导,倡导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出台《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管理规则》(“《参与治理新规》”),为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框架和指引。自此,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将开启新篇章。

报告显示,从沟通方式来看,受访公司在与机构投资者互动时,仍偏好柔和的沟通方式,对股东提案(9%)、提名董事(4%)等“对抗性”方式接纳度较低。从沟通内容来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沟通的焦点高度集中于财务与战略层面,如“财务情况是否健康”(84%),而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是否履行”(7%)的关注度仍然较低。

本次报告描绘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从“合规筑基”到“价值提升”的演进图景,揭示了成就与挑战并存的现状。华夏基金表示,真正的价值提升,始于上市公司从被动合规走向主动优化,也始于投资者将尽责管理从财务审视扩展至对可持续性的全面考量。

本报告是华夏基金与紫顶股东服务围绕ESG专项研究的第一份研究成果,双方还计划于年底前发布关于环境(E)、社会(S)议题以及ESG整体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