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业绩双增难掩规模隐忧,人事频现动荡,自营业务“拖后腿”

发布时间:

2025-09-24 16:28:06

来源: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 赵子祥

2025年以来,中银证券(601696.SH)经历人事调整与业务波动,人事层面,上半年原董事长宁敏因工作调动离任,历经两个半月过渡后,9月周权正式接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同期董事沈金艳因工作安排辞职,近一年投研团队有6名基金经理调整。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务端,公司上半年营收15.05亿元、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9%、33.13%,业绩保持增长态势。但部分指标面临压力,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725.58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3.14%;受托资金规模4686.82亿元,半年内缩减376亿元。

此外,自营收入1.22亿元,同比下滑32.55%。与此同时,8月份重要股东江西铜业披露拟减持不超3%股份后,公司股价阶段性调整,截至9月23日,近一个月内跌幅超15%。目前随着管理层架构稳定,公司后续业务优化与信心修复值得关注。

年内人事大变阵,投研团队频现调整

9月24日,中银证券鸿安债券A公告称,增聘王玉玺为基金经理,与余亮共同管理该基金。变更日期为2025年9月24日。

简历显示,王玉玺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任中国农业银行资金运营部交易员;2008年8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担任交易员、高级交易员。2016年6月加入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担任中银证券瑞享、中银证券聚瑞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现任中银国际证券基金管理部副总经理,同时担任中银证券中高等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9年1月25日起)、中银证券恒瑞9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11月23日起)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一年前的2024年9月20日,中银证券曾连发5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因工作调整,基金经理王玉玺卸任中银证券安弘(004807)、中银证券安汇三年定开(009799)、中银证券安添3个月定开(016212)、等五只债基的基金经理。

而就在数日前,9月16日晚间,中银证券还曾发布公告披露,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董事沈金艳递交的辞呈。沈金艳因工作安排原因辞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风险控制委员会委员职务,原定任期到期日为第二届董事会届满之日。

2025年上半年,中银证券的管理层与投研团队经历了大范围变动,从董事长到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或对内部治理根基和战略连续性产生扰动。

高层的不稳定始于6月的“董事长离职风波”。6月23日,中银证券公告称董事长宁敏因工作调动辞去包括董事长、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内的所有职务,且离职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此后,虽由执行总裁周冰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9月5日,公司才正式选举周权为新任董事长并接任法定代表人,而此时距离宁敏离任已过去两个半月。

此外,作为中银证券资管业务的核心力量,中银基金近一年来离任基金经理达6人,且离职人员多为资深骨干。2025年3月,固收老将周毅因“个人原因”清仓式卸任8只基金;仅一个月后,权益投资领域的资深管理人、副总裁王睿也宣布离任。

资产总额缩水,核心板块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证券于2002年2月在上海成立,2020年于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 601696)。其业务涵盖证券经纪、自营投资、资产管理、投行业务等,是银行系券商代表之一。

2025年上半年,中银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5.05亿元,同比增长20.7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33.13%;

虽然业绩指标不俗,但资产规模的收缩,成为中银证券2025年上半年显著的变化之一。根据公司半年报,截至6月30日,其资产总额为725.58亿元,较2024年末的749.09亿元减少23.51亿元,降幅达3.14%。

与此同时,作为券商盈利的“压舱石”,中银证券的自营投资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与行业趋势严重背离。中银证券以1.22亿元的自营收入位列行业末位,较2024年上半年的1.82亿元下滑32.55%。

数据显示,中银证券自营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20.52%,不足行业均值50.29%的一半,而自营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更是低至8.14%。资产结构上,其126.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中,股票资产仅6.75亿元,占比5.32%,过度依赖低收益固收品种的配置思路,使其错失了2025年上半年的权益市场机遇。

此外,截至6月末,中银证券受托资金规模从年初的5062.82亿元缩减至4686.82亿元,半年内“缩水”376亿元,其中单一资产管理业务大幅减少601亿元,成为主要拖累项。业务收入随之下滑,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48亿元,同比下降7.76%,反映出其在资管新规转型后,主动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

股价高位发布减持公告,近一个月股价跌超15%

8月21日,中银证券在股价阶段性高位披露股东减持公告,成为股价急转直下的导火索。公告显示,持股4.70%的重要股东江西铜业,因自身经营发展需求,计划自8月28日起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83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2778万股(占总股本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5556万股(占总股本2%)。截至公告日,江西铜业持有中银证券1.30亿股无限售流通股,此次若减持完毕,其持股比例将降至不足2%,这也是中银证券2020年上市以来,江西铜业的第二次减持。

公告发布前,中银证券股价因上半年投行收入激增、股市行情回暖等利好,从8月初的14.8元/股攀升至8月15日的18.16元/股,累计涨幅14%,处于年内相对高位。但减持公告披露后,股价迅速承压,8月21日当日报收16.96元/股。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银证券8月22日收跌2.77%,报16.49元/股。以此市场价格估算,江铜股份所减持股份价值约为13.74亿元。此后中银证券股价持续下行,截至9月23日,公司股价报收14.33元/股,一个月内跌幅超15%。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此前2022年的减持后,江铜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中银证券的股份占比已低于5%。而此次再度减持后,江铜股份所持股份占比将进一步降至最低1.7%。

2025年上半年,中银证券的经营困局本质上是治理结构、业务布局与人才建设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资产总额的缩水、自营业务的行业垫底、资管规模的持续收缩,折射出其战略定位模糊与执行乏力。

对于这家成立二十余年的银行系券商而言,新任董事长周权的上任虽带来管理层稳定的预期,但如何修复投研团队、优化资产配置、重建市场信心,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