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开启?沪指再次冲破3700点,专家:上涨节奏不会像2015年

发布时间:

2025-08-15 16:51:22

来源:时代周报

在经历上一日冲高回落后,A股再现强势上攻态势。

8月15日,A股上演普涨行情,市场超4600只个股收涨。三大指数集体翻红,沪指盘中再次站上3700点,最终报收3696.77点,涨0.83%;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1.6%、2.61%,创业板指领涨态势明显。

盘面上,炒股软件、PEEK材料、液冷服务器、电源设备等板块成为领涨主力,而前期领涨的银行等板块则出现获利回吐。作为“牛市旗手”的券商版块也吹响号角,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当日收涨4.3%,大幅跑赢三大指数。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沪指连续第二个交易日突破3700点大关。8月14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700点,并创2021年12月以来近四年新高。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突破3700点标志着市场在经历四年调整后重新进入关键技术阻力位,引发市场对新一轮结构性行情的期待。

多家机构将本轮行情视为“慢牛”的开端。华西证券认为,本轮行情增量资金结构多元化(险资、养老金、公募/私募基金、居民资产配置),居民增量资金入市将成为本轮“慢牛”行情的重要驱动,行情延续性强;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处于A股第五轮牛市,属“系统性慢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时代财经指出,本轮A股突破3700点的核心驱动力是政策、资金结构与产业趋势的共振,具备“慢牛”雏形。短期来看,稳增长政策和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政策底”支撑;中期看,居民储蓄向股市迁移、险资及养老金加速入场,推动资金结构优化;长期则受益于半导体、AI等产业升级带来的盈利预期改善。

A股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开启?沪指再次冲破3700点,专家:上涨节奏不会像2015年 图源:图虫创意

A股两市成交额连续三日破2万亿,创业板领涨

沪指连续两日冲破3700点,市场关于“慢牛”行情到来的呼声渐高。

从8月15日市场盘面来看,券商、金融科技股再度走强,指南针收盘“20cm”涨停,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同花顺涨超16%,长城证券涨停。液冷服务器概念股再度爆发,川环科技等多股涨停。而银行等前期强势板块则遭遇获利盘抛压,市场呈现典型的热点轮动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8月14日沪指盘中最高触及3704.77点,创2021年12月以来近四年新高。后虽未站稳,但仍引发市场对“慢牛”行情的热议。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向时代财经指出,从几个指标来看,当前市场逐步走强,本轮“牛市”行情渐入佳境。第一个指标是新开股票账户数量,7月新开户数接近200万户,与前几个月相比明显增加;第二个指标是新基金发行量,新基金发行量明显回升,去年同期新基金发行困难,而近期单只基金发行额超过10亿元的情况越来越多;第三个指标是两融余额。近期两融余额时隔十年再次回到2万亿元以上,上一次是在5000点大牛市时期,印证市场持续回升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信心。

近期市场交投持续升温,资金面成为重要支撑。

8月15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超2.27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2.3万亿元微降,但已连续三日站稳2万亿元大关,且连续8个交易日维持在1.7万亿元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A股两融余额8月13日重返2万亿元后,14日进一步攀升至2.05万亿元,显示杠杆资金参与度显著提升。

博时基金向时代财经指出,A股市场风险偏好维持高位,融资余额持续增加。随着盈利的下行风险持续减轻,流动性充裕背景下,市场对宏观和产业层面的利好保持敏感,对后市维持乐观。

从技术走势看,A股自4月8日以来已积累可观涨幅。截至8月15日,沪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19%、24%和40%,形成较为稳健的上升通道。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指出,若能满足三大条件——盈利改善的广度需进一步扩大、资金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国内政策需与全球经济周期紧密协同,沪指有望在年末挑战4000点。

尽管市场情绪高涨,但短期扰动因素或犹存。田利辉向时代财经表示,技术面突破3700点后,若成交量持续放大,则更符合牛市初期特征。但需警惕短期交易拥挤与政策落地效果的不确定性,若经济内生动能未持续改善,或演变为阶段性反弹。

机构高呼A股首现“系统性慢牛”,增量资金支撑长周期上行

近期多家机构认为,本轮行情与2015年单纯依赖杠杆资金推动的行情截然不同,是“系统性慢牛”的开端。

浙商证券研报分析指出,目前A股处于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中。宏观层面来看,风险偏好提升和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A股走出“系统性牛市”;中国崛起和中国优势,形成“慢”牛格局。2024年“924”行情确立市场长周期底部,2025年4月启动的上涨标志着 A 股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开启。

“当前市场已逐步开启一轮‘慢牛’行情,其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上涨节奏不会像2015年那样迅猛,更利于投资者把握机会。”杨德龙向时代财经表示。

这种 “慢牛” 特征在资金结构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立峰在研报中指出,本周A股两融余额时隔十年再度突破2万亿元,处于近十年中位数上方位置,反映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回升。实际上,本轮行情增量资金来源众多,有保险、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也有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等机构资金。在资产配置荒下,牛市思维或正促进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倾斜,当前股市赚钱效应较佳,居民增量配置资金入市动能犹在,后市股市微观流动性环境仍偏宽松。

“增量资金的长期配置需求为‘慢牛’提供稳定性。当前资金结构具备支撑慢牛的基础:一是政策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二是全球流动性拐点吸引外资回流。”田利辉向时代财经表示。

数据显示,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环比增长19.27%;而外资7月净流入27亿美元,较6月增长125%,形成 “内资增量 +外资回流”的双重支撑。

东吴策略陈刚团队认为,2015年市场在短期内由于散户和杠杆资金的涌入出现了快速上涨,但也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最终导致市场发生剧烈波动。而当前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的呵护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措施,有望为本轮“慢牛”行情奠定坚实的基础。

田利辉向时代财经表示,本轮行情兼具政策驱动、资金结构优化与产业趋势共振,具备“慢牛”雏形。但需以“动态视角”观察——政策托底与资金入场是起点,经济内生修复与盈利兑现才是终点。投资者应聚焦低估值蓝筹与硬科技龙头,规避交易拥挤赛道,才可穿越周期波动,共享结构性机遇。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