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港A股牛市愈演愈烈,市场的波动正日渐加剧,此时兼具防御与成长弹性的资产受到机构的看好。
基于这一逻辑,一方面既要瞄准高股息资产带来的安全边际,同时也要沿着眼下AI、消费、新质生产力等市场主线方向挖掘价值机会。
近日,美的集团(000333.SZ/00300.HK)发布中期财报,呈现出一份表现不俗的经营成绩单。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23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25.0%。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美的此次亮眼的业绩表现,无疑为外界观察行业内优质企业提供了一个绝佳样本。同时公司所具备的高股息与成长性特征也让其成为眼下市场不容忽视的价值标杆。
值得一提的,近日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WRCA(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成为“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这同时也标志着行业首个智能体工厂正式落地。
这背后不仅是美的的技术和智能制造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更暗含着其对未来制造业的深刻理解和战略布局,不妨就此进一步探讨其长期成长的机会所在。
“智能体工厂”背后藏着美的业绩成长密码
首先来看到美的这份半年度成绩单。
美的业务布局涉及To C与To B两大分部,涵盖多个业务条线。财报显示,上半年智能家居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672亿元,同比增长了13.3%。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板块实现营收220亿元,同比增长28.6%;智能建筑科技板块实现营收195亿元,同比增长24.2%;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8.3%。
公司各大业务齐头并进,进一步深挖这背后的支撑逻辑,此次获世界纪录认证的“智能体工厂”成为一个绝佳的观察切面。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智能体工厂”不仅是其技术和智能制造能力的展示窗口,更是美的集团各大业务协同发展的核心底层支撑。这种底层技术架构为其各个业务板块带来了显着的协同效应。
以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来看,该工厂14个智能体覆盖了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并依托“美的工厂大脑”进行协同,深度融合美的制造经验、大模型技术与具身机器人技术,具备从感知、决策、执行、反馈到持续优化的端到端能力。透过这一微观视角,可以清晰看到在家电业务板块上,智能体工厂的高效生产模式使得美的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而根据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的实践结果,其显示在多个制造业核心场景,智能体能以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平均提效80%以上,其中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显然,这种效率提升可以直接转化为更高的生产能力和更低的单位成本,助力其家电等相关业务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而再关注到,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
智能体工厂中的人形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提供了实际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持。目前,美的集团依托自有制造工厂与产线,已经实现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到场景应用的跨越,在注塑车间完成阶段性调试,并与工厂业务系统形成业务闭环。
例如,美的的两款自研人形机器人“美罗”和“美拉”已分别进入智能工厂和智能家居场景应用。其中,“美罗”作为公司自主研发的面向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其能够自主执行品质首检、DMS巡回会议、TPM巡检、EHS巡检等高频次任务,实现实时响应与全流程自主决策。
另外美的打造的玉兔-AI巡检机器人也已经在实验室上岗,其通过多模态数据空间感知,具备类人化环境感知能力,精准理解复杂工业场景。其从单一动作向多工序、多任务衔接发展,完成自主巡检、诊断及实时处理的全链路闭环,使异常处理进入秒级时代。
显然这种在具体场景和实验室的实际应用也为美的自身机器人业务的技术迭代和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换言之,通过在智能体工厂、智能家居等场景中的实践,美的能够不断优化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通过工厂大脑和多智能体的协同运作,美的实现了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等各个经营核心环节的全面智能化和自动化。
一方面,在生产端,美的打造的工厂大脑每日处理30亿条工业实时数据,为智能体的联动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理,美的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优化和提升。这种数据驱动的管理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生产浪费和库存成本。
另一方面,在产品研发上。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和用户反馈,美的能够更快地进行产品迭代和优化,响应市场需求,以此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在供应链管理上,智能体工厂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能够实时监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借此,美的则可以提前预测原材料的供应波动,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生产中断,有效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再者,“智能体工厂”不仅提升了美的自身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也为美的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机遇,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高端化。
凭借深厚的行业积累,美的的智能体工厂解决方案不仅服务于自身,同时也能够向其他工业企业赋能,通过提供技术和智能生态的支持,其为全球制造业提供“全流程无人干预、全要素自我进化”的可复用的智能体工厂新范式。
换言之,通过帮助其他企业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美的也将借此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打造新增长曲线,不断扩展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据悉,美的绿色工业已经赋能了60w+工业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此刻为什么必须重新定价美的?
美的通过“智能体工厂”证明了三条关键价值:
其一,美的把AI真正写进利润表,而非停留在概念。
在传统制造业中,AI技术的应用往往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难以大规模落地并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然而,透过美的通过“智能体工厂”的实践,可以清晰看到,其已经成功将AI技术深度融入生产流程,实现了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跨越。美的凭借其全栈自研工业智能中枢系统“美的工厂大脑”如今业已能够让各大智能体完美协作、激发最大潜能的,这可以说是全球工业AI里程碑。
而这显然不仅只是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还直接反映在其财务表现上。透过美的交出的亮眼的业绩,不难发现,AI技术的应用已经为美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其二,美的拥有全球最难复制的工业数据与场景壁垒。
美的的业务覆盖智能家居、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医疗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工业技术体系。
这种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使得美的积累了海量的工业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是美的技术创新的基石,也是其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智能体工厂”美的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不断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经营全流程的优化与升级。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制造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响应了市场需求,有助于帮助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其三,美的把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升级为“数据经济”。
传统的规模经济依赖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而美的通过“智能体工厂”将规模经济升级为“数据经济”。
在“数据经济”模式下,美的通过数字化技术和AI算法,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柔性化,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同时也为美的在产品与服务端带来了显著的溢价能力。
从市场估值层面来看,资本市场往往对传统制造业的估值通常给予折价,认为其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但显然,美的如今已经构建了全新的竞争壁垒,实现了增长范式的重构,凭借这一新质生产力,公司也具备了三大价值重估的可能。
首先,是数据资产价值重估。
美的积累了覆盖多行业的海量工业数据,这些数据资产在报表中并未充分体现。随着AI时代的到来,这些数据的价值正在加速释放,资本市场理应对公司这一核心积累予以重新定价。
其次,是场景复杂性溢价。
美的业务横跨智能家居、工业技术、医疗等多个领域,这种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生态优势。资本市场对于这种多元但协同的生态体系通常会给予估值溢价,由此,美的的显著优势也具备重估的可能。
最后,是转化成本壁垒与未来潜力空间。
美的智能工厂对外赋能的潜力目前仍未放量,后续具备巨大的成长潜力。与此同时,后续一旦这些客户接入美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迁移成本极高。这种"粘性"创造了持续的现金流,降低了业绩波动性,也将持续为公司获得确定性溢价和高成长溢价,带来重估的机遇。
写在最后:从生产产品到生产未来
美的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是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迈向多元化科技集团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长期的技术积累、战略规划以及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
在当下,美的的业绩表现稳健,其可观的分红政策,以及在“科技”与“消费”领域的双重标签,使其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在牛市环境中,这种独特的市场定位赋予了其既具备安全性又拥有估值弹性的双重优势,使其有望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焦点。
从长期视角来看,美的所积累的“智能工厂”方案预示着其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一方案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凭借在智能家居、智慧楼宇、智慧医疗、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持续投入,美的有望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从而为其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全球制造业的舞台上,能够同时掌握如此丰富的工业场景、AI技术能力以及垂直整合优势的企业屈指可数。美的凭借其在这些领域的全面布局和深厚积累,已经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美的的“智能体工厂”不仅是生产效率提升的体现,更是对未来制造业模式的一种探索和实践,这在为其自身带来更强劲竞争力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显然,当下的美的,不仅在生产产品,更在生产未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