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刘凤茹
面对集采政策的持续冲击,石药集团(01093.HK)2025年中期业绩呈现深度调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8.5%至132.73亿元,净利润下滑15.6%至25.48亿元,其中核心的成药业务收入骤降24.4%成为主要拖累。
证券之星注意到,抗肿瘤领域收入跌六成之多,明星产品多美素、津优力因纳入集采导致价格大幅下滑,凸显出传统药企在医保深化改革下面临的盈利模式挑战。传统业务承压的石药集团,正加速向创新药转型,试图在行业变革的阵痛期中开辟新的增长路径。“新老交替”下的石药集团,何时能实现业绩翻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成药业务骤降六成
石药集团营收主要来自成药、原料产品、功能食品及其他三大业务。其中,成药业务是收入的核心来源。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成药业务实现营收102.48亿元,同比下降24.4%,是唯一营收下滑的业务,也是拖累石药集团整体业绩的主要因素。
按治疗领域来看,成药业务涵盖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其他。除了其他领域外,其他六大治疗领域销售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具体而言,神经系统是收入最高的领域,今年上半年贡献了37.55亿元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8.3%。神经系统主要产品包括恩必普、舒安灵、明复乐等。只有明复乐在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上升,恩必普和舒安灵分别受医保谈判降价、注射液入选第十批国家集采目录的影响,致销售收入下降。
根据财报,抗感染、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今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下降28.2%、29.3%、23.9%、18.3%至16.57亿元、8.68亿元、5.75亿元、5.28亿元。相比之下,降幅最大的是抗肿瘤领域,该领域今年上半年收入降幅高达60.8%,为10.51亿元。
石药集团抗肿瘤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津优力、多恩益、克艾力、多恩达、恩舒幸、多美素等。
据了解,津优力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长效升白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患者因中性粒细 胞减少而引起的感染和发热,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多美素是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首个抗肿瘤脂质体新药。
石药集团表示,2025年上半年,抗肿瘤领域的销售收入同比录得较大跌幅,主要原因是多美素入选第十批国家集采目录,导致销售价格大幅降低。同时,京津冀“3+N”联盟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扩围使得津优力的销售收入大幅下降。
证券之星注意到,石药集团原料产品、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今年上半年有不错的表现:原料产品业务录得销售收入20.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9%。其中,受惠于海外市场需求的显著增长,维生素C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1.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6%;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录得销售收入9.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主要由于期内咖啡因的销量增加所致。
原料产品、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增收,但难与成药业务下滑相匹敌。而受成药业务收入的占比减少所致,石药集团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至65.6%。
对外授权抵消部分收入下滑
当传统业务增长失速,石药集团将目光锁定在创新药上。
根据财报,截至上半年,石药集团拥有在研创新药和创新制剂200余项,其中大分子90余项,小分子60余项,新型制剂50余项;另有160余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其中近60项为三期临床试验。
今年上半年,石药集团有3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善泽平、治疗成人中度至重度疼痛的美洛泰,以及恩益坦今年新增治疗中度至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的适应证。同时,也有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5款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
证券之星注意到,从研发投入上可以窥见石药集团对创新药研发的重视。今年上半年,石药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至26.83亿元,占成药业务收入26.2%。有数据显示,2019年-2024年,石药集团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亿元、28.9亿元、34.3亿元、39.9亿元、48.3亿元、51.9亿元。石药集团预计到2028年底,将有50多款新药或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在行业人士看来,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在政策、人才、资本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取得显著进展。不过,不同于成药快速变现,创新药要承受更长研发、审批。在市场商业化过程中,创新药还会受到医保国谈、医院准入和价格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带来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药方面,石药集团走出了对外授权之路。今年上半年,石药集团授权收入10.75亿元,主要来自SYS6005(ADC)、伊立替康脂质体等创新药对外授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部分抵消了药品销售收入下滑的影响。(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