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000988.SZ)是A股罕见的长线牛股。2005年至今,股价区间最大涨幅7790.63%。
2023年7月,公司市值曾创455亿元历史峰值,但随后剧烈震荡一度腰斩。2024年以来重启升势,又涨超123%,当前市值来到498亿元,再创新高。
有意思的是,新一轮上涨让不少股民慌了,陆续“下车”。
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股东户数曾达17.5万户,2024年中期剩下14.6万户,现在仅剩12.5万户了。
那么问题来了:
华工科技长线走牛的逻辑到底是啥?
现在市值又创新高,泡沫很大了吗?
华工科技的二十年长牛,可分两个阶段。
2023年以前,其上涨主要逻辑是“激光设备国产替代”。
华工科技有三大业务:激光设备、光模块、传感器。其中激光设备是起家业务,目前依然占营收近30%。
激光被誉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广泛应用现代制造业,相关服务市场约占全球GDP的12%。过去,高端激光设备由国外巨头垄断。
华工科技依托华中科大技术背景并完成校企改制,二十余年来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国内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首条新能源汽车全铝车身激光焊装线、首套半导体晶圆激光切割机、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
公司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激光装备商,其第五代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代表全球最高技术水平。公司激光设备营收从2021年的1.09亿跃升至2024年的34.92亿元,净利润也从上市初约5000万增至2024年的12.21亿元。
估值层面,自2005年起股价持续攀升,至2023年末最大涨幅达7093.75%。
2024年以来,华工科技的翻倍上涨则受益于“高端光模块”的风口。
AI热潮下,全球算力资本开支不断激增,而算力芯片、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都离不开光模块,近年全球光模块市场高景气。
Lightcounting预测2025年全球光模块行业增长超20%,2026-2027年维持两位数增长,2027年市场或超200亿美元。华工科技在光模块领域深耕超20年,2024年跻身全球前十(第九位),虽次于中际旭创和新易盛,但关键优势在于核心环节自主可控。
高速光模块(如400G、800G)性能核心在于光芯片,其价值占比可高达70%。华工科技在2024年年报中强调,已基本实现高端光芯片自主可控,具备从硅光芯片到模块的全自研设计能力。相比之下,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仍需外采高端光芯片。
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华工科技技术产品做到了跟中际旭创、新易盛并驾齐驱。
截至2024年末,华工科技的光模块产品除了覆盖400G、800G全系列外,也已经推出用于1.6T光模块的单波200G硅光芯片和多种1.6T光模块产品。
公司正在着手开发下一代3.2T光模块,以及布局硅基光电子、铌酸锂等新型材料方向和自主研发光电共封装技术(CPO)等,差不多和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步。
自主可控虽起步艰难,但长期积累的技术壁垒或将持续扩大华工科技的竞争优势,具备未来实现反超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看看公司泡沫大不大。
事实上,目前华工科技估值并不算高。
其最新市盈率36.6倍,低于A股光模块/CPO板块整体市盈率(45.39倍),亦远低于公司历史平均市盈率(61.40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正处于业绩爆发的拐点,光模块业务尤其亮眼。
一季度净利润达4.10亿元,同比增长40.88%。预计上半年净利润8.9亿至9.5亿元,同比大增42.43%-52.03%。据此推算,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将超4.8亿元,创历史单季新高。
光模块业务爆发态势明确:
据机构调研信息,公司数通业务(尤其面向互联网和设备商)国内AI光模块月发货量居首。6月400G/800G光模块发货量已达80万只。第三季度起,月发货量预计升至100万只。而去年公司主力发货尚以400G为主,月产能约40-45万只。相比之下,今年不仅产品升级至高端800G,发货量更是翻倍并持续攀升。
如果类比的话,2025年二季度的华工科技相当于2024年一季度的新易盛,均处于爆发拐点。
对投资者而言,华工科技未来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