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的44万股东,终于翻身了

古东管家

立讯精密

发布时间:

2025-07-17 21:58:52

粒场新媒体

立讯精密(002475.SZ),终于“拨云见日”!

今年4月,特朗普祭出关税“乱拳”后,“果链”龙头立讯精密,股价4个交易日最大跌超27%。

不过此后,立讯精密持续修复市值,到现在,已经涨超45%,市值都超过关税利空前了。

立讯为啥再拾升势?

跟一连串利好有关。

首先,当然是关税方面的利好。

事实证明,4月初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就是唬人的。随着中方反制,特别是稀土管制出台,美国方面条件不断放宽。

5月,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发布联合声明,相互取消91%关税。

那么,对立讯而言,因为关税造成的利空,基本不存在了。

此外,立讯精密披露了业绩利好。

4月26日,立讯精密连发三份业绩报告: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2025年半年业绩预告。

2024年利润增长22.03%,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利润增长23.17%,创历史同期新高;

预计上半年增长20%至25%,同样将创历史新高。

(注:立讯跟A股其他公司不同,往往每年4月就披露中期预告了。)

除此之外:

7月3日,立讯精密公告筹划港股上市。

7月11日,公司宣布完成了对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巨头莱尼(Leoni AG)的多数股权收购。

利好如此密集,可以说想不涨都难。

虽然经过一波上涨,但目前立讯精密的估值还是非常低的。

公司最新市盈率20.5倍,远低于其历史平均市盈率41.36倍。

更重要的是,立讯精密的成长性非常优秀。

意味着即便公司估值持续提升,也能被不断增长的业绩消化。

1、公司抗周期属性非常明显,这保证了立讯成长“稳”。

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性明显,但立讯精密在2022年、2023年行业低谷时,利润仍同比增长29.60%、19.53%,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也不断提升。2020年,立讯精密在A股消费电子板块营收前五公司收入总额中占比13.41%,到2024年已升至23.2%。

也就是说,周期低谷,对绝大部分企业是“危”,对立讯反而是“机”。

这源于其“规模化 + 多元化”优势。

在制造业,规模扩大可降本增效;多元化方面,立讯是少有的具备“全面代工能力”的果链公司。覆盖零件、模组、系统。代工能力全面,可以保障生产节奏稳定,避免产能闲置。

2、讲完稳的方面,再讲立讯的“进”。即业务的未来想象空间。

包括AI和汽车电子两大风口。

AI方面,立讯精密同时与苹果、英伟达两个“大佬”共舞齐飞。

立讯精密深度参与了苹果的个人智能系统Apple Intelligence。为了配合Apple Intelligence不断迭代的AI功能,立讯精密在昆山投资120亿元建设了智能终端、穿戴设备及声学耳机项目,满足AI手机、AI眼镜等“AI+X”产品需求。

2024年,立讯精密还打入英伟达供应链,为其GB200芯片提供铜连接产品。不出意外,今年三季度上市的英伟达GB300也会采取铜连接方案。伴随客户产品放量、公司份额提高,立讯精密业绩有望显著受益。

汽车电子领域,立讯精密自2011年介入,现在已形成四大细分业务板块,2024年汽车业务收入达137.58亿元,已超过大多数纯正的汽车电子巨头,而且大部分跟智驾相关。

可以说,目前立讯精密已经是国内智驾零部件龙头。

最后,再谈谈立讯精密所谓的“果链风险”。

关税利空,最终让立讯44万股民虚惊一场。然而,相信很多人还是担心,未来万一真被踢出“果链”,咋办?

这么多年过去了,事实验证了根本不用担心。

立讯精密现在跟苹果完全是共生关系,互相都需要对方。

表面上看,立讯现在是全球极少数可以全面快速相应苹果需求的厂商,苹果离不开立讯。

往深了讲,立讯的崛起,是建立在中国深耕了三十多年的,全球第一的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这个产业链,可以成就苹果,也可以成就华为、小米,放弃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苹果的竞争优势就要大大削弱。

特朗普两次执政,两次都想迫使苹果“去中国化”。两次都失败了。这就证明根本不可能成功。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