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万股东泪目!通威股份,开始掀桌子了!

古东管家

通威股份

发布时间:

2025-07-08 21:05:53

粒场新媒体

通威股份(600438.SH),股价终于爆发!

7月8日,通威股份强势涨停,6月末至今,其已累计上涨34.45%。

近年通威可谓惨烈,估值、业绩“双杀”。股价自2022年高位曾一度回撤超76%;业绩方面,去年亏损70亿元,今年一季度又亏26亿。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为啥现在突然涨起来了?

比股价短期上涨更重要的是:通威能否走出阴霾,“柳暗花明”?

通威上涨直接原因是光伏行业新一轮“反内卷”行动大幕开启。

近期,“反内卷”消息非常密集:

6月30日,据上海有色网,“内卷式”竞争伤害增大,多数光伏玻璃企业计划7月开始减产,规模预计达到30%。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无序竞争”问题,明确提出加快落后产能退出。

中央财经委会议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财经工作会议。光伏是近年内卷最为严峻的行业之一,中央财经委会议召开后,光伏行业反内卷动作将进一步加快。

7月3日,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提出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密集利好下,跌幅已深的光伏板块近期集体走强,6月30日以来,同花顺光伏概念指数累计上涨5.24%,其中7月8日大涨2.06%。

这一次,通威能走出“至暗”吗?

先看外部大环境:

目前,通威面临的行业形势确实正持续好转。

1、业内“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显著利好通威这样的龙头公司。

原因在于,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意味着招标方不能只看谁便宜就买谁的,要更重视技术、品牌、服务。拉高行业门槛,有利于修复龙头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

2、硅料环节已开始回暖。

硅料是光伏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材料端,通威是国内光伏硅料第一龙头,硅料环节回暖直接利好通威。

在光伏产业链中,硅料最早启动减产。

去年年底,国内硅料巨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集体宣布减产;

今年5月,市场消息称业内正计划由硅料行业前六厂商收购剩余所有产能。

业内不断努力下,硅料价格终于反弹。7月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表示,硅料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3、组件环节下半年订单有望释放。

通威股份不仅是硅料巨头,更是“硅料+电池片+组件”一体化龙头。2024年公司组件销量达45.71GW,出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前五。

6月30日,通威股份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上半年部分集中式项目招标延后,相关订单有望在下半年逐步释放,对国内装机需求形成托底。

再具体聊聊通威这家公司:

笔者认为,通威有三大优势,将助力其走过这轮周期底部。

1、资金充裕。

2025年一季度末,通威账面现金高达265.37亿元,较2024年末还增加了83.5%。2025年一季度末,通威在手货币资金+可交易金融资产约400亿元。7月2日通威又发布49.16亿元的引资公告,旗下主要多晶硅业务实施主体永祥股份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顺利完成。

此外,公司透露2025年资本开支将同比大幅下降。

也就是说,目前通威的情况是:钱更多了,花钱的地方更少了,显然底气更足了。

2、一体化优势。

通威打通了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这一模式有利于公司深度整合产业链,形成“一盘棋”,充分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举个例子,公司内蒙基地的硅料生产成本已降至2.7万/吨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

退一万步讲,哪怕别的同行都“死”了,通威也会是最后才“死”。

3、先进产能。

通威对光伏下一代先进技术的布局“深”且“全”。

公司几乎所有主流先进技术路线均布局,且走在前列。目前,通威TOPCon技术量产技术领先、BC技术也处在行业第一梯队、HJT(异质结)组件功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这意味着,一旦光伏行业周期再次上行,通威将最大程度扩大收益。

事实上,目前机构和大资金对通威越来越乐观。

2024年末,持有通威的机构家数达到778家,一年内增加了213家;2025年一季度末,通威股份累计下跌了13.48%,但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数却增加了1572万股。

对公司近29万股东而言,未来显然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