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孚科技:南孚电池背后的掌舵者,锚定硬科技开辟新增长极

古东管家

安孚科技

发布时间:

2025-08-14 12:01:49

粒场新媒体

资本如何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从遥控器、钟表、电动玩具,到智能门锁、血压仪、红外体温计等智能家居与医疗设备领域,南孚电池深入千行百业,其碱锰电池连续32年保持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近年来,南孚电池背后的掌舵者——安孚科技,让这个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持续焕发活力。安孚科技(603031.SH)与南孚电池的深度融合,成为资本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面向未来,安孚科技从品牌深耕、技术创新、制造升级、全球拓展多维度全方位推动南孚进阶建起了“品牌南孚”“制造南孚”“科技南孚”与“世界南孚”的发展蓝图,而在南孚电池之外,安孚科技正积极勾勒第二业务增长曲线。

安孚与南孚:赋能、协同与共生

南孚电池工厂的前身可追溯至1954年,拥有长达70年的电池研发技术沉淀。1988年,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打造了中国第一条无汞碱性电池生产线,率先打破外资垄断。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南孚在国内碱性电池市场一骑绝尘,“南孚牌”碱锰电池产品连续32年在中国市场销量第一。

不过,南孚电池的控股股权历经合资、外资、回归本土的多轮变动。外资控股期间,吉列控股的金霸王和南孚存在同业竞争关系,实质上并未向南孚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主要利用其渠道为金霸王开拓市场,同业竞争也限制了南孚的海外市场与新业务的发展。

安孚科技与南孚电池的结缘,始于一场扭转乾坤的战略转型。安孚科技前身为安德利百货,2016年在主板上市,受电商冲击经营承压,为破局重生,积极寻求转型。2019年11月,安德利百货控制权变更,实控人由陈学高变更为袁永刚、王文娟夫妇,袁永刚同时也是东山精密、蓝盾光电的实控人。到2022年5月,安孚科技通过控股子公司安孚能源合计取得亚锦科技51%的股权,而亚锦科技拥有南孚电池82.18%的股权。此后,安孚科技持续提升对南孚电池控制权。今年7月11日,安孚科技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安孚能源31.00%股权项目获上交所重组委审核通过。本次重组完成后,安孚科技持有南孚电池的权益将提升至46%。安孚科技也在8月7日举办的投资者开放日表示,未来将继续提高南孚电池的权益比例,争取实现100%控股。

南孚电池盈利能力强,经营性现金流充裕,是典型的“现金奶牛”型公司。如今,南孚电池也是安孚科技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安孚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其主业电池制造与销售业务实现营收41.39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南孚电池的贡献举足轻重。作为工信部认证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南孚目前在国内碱性电池市场份额达到85%,其碱锰电池连续32年保持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同时,南孚电池在国际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科创基因:南孚持续领先的核心密码

近几年,南孚研发投入的步伐明显加快。根据安孚科技年报,2022年至2024年,其研发费用每年投入超1亿元,且逐年递增,主要用于产品升级换代以及生产线改造升级。其聚能环四代已跻身世界性能最优电池行列,但创新并未止步,南孚持续自我超越——今年,性能更优的聚能环五代产品正式推出,以不断迭代的创新成果践行着“超越自我”的发展理念。

历经60余年的经验沉淀与持续创新,南孚成功将电池研发、工艺创新与设备升级有机融合。据介绍,南孚电池自研自产生产设备,打造出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的生产线。南孚聚能工厂拥有高达750只/分钟的高速生产线,年产量超过40亿只。南孚四代聚能环电池将合金钢壳厚度压缩至0.16毫米,被称为全球最薄钢壳,却能承载100牛顿压力不变形。此外,四代电池高密度聚能配方和正极能量环技术的应用,让电池的放电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使用寿命延长。聚能环五代更是凭借全球领先的立体扩容技术,再次打破耐用记录,钢壳厚度进一步缩减至0.158毫米。同时,五代电池采用SpaceMax超薄密封圈技术,历经上千次模拟测试,通过优化密封结构与材料,在确保防漏液性能的前提下,将密封圈厚度压缩至全新极限,为电解液与活性物质腾出更多反应空间。

作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南孚电池拥有国际领先的实验室和研发设备以及科研级产品检测中心,与多家中国知名大学和研究院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探索前瞻性电池技术,保障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和新产品研发的领先优势。

南孚的每节电池出厂前需历经415道严苛检测。据了解,南孚电池检测中心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设有化学分析实验室、放电检测室、可靠性实验室、特色实验室四大主题检测室,共计23个实验室,开展各类检测项目300余项,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池检测室之一,同步可以检测2万颗电池。2020年,南孚电池检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下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标志着实验室具备按照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校准和检验服务的技术能力。截至目前,CNAS签署的国际多边互认协议范围覆盖116个国家/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6%以上。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南孚电池拿到了一张全球通用的“质量通行证”。

拓展多元版图 打造世界的南孚

依托安孚科技构建的“品牌南孚”“智造南孚”“科技南孚”和“世界南孚”发展战略,南孚电池正加速从“国民品牌”蜕变为兼具先进智造实力、科技基因与全球视野的国际标杆。

大众消费品要做到行业第一,背后需要持续的技术攻坚与研发投入。未来南孚将持续引入前沿制造技术,把人工智能、机器人融入智能生产线,打造新一代智能工厂乃至无人工厂,进一步推动提质增效。基于500项专利技术的加持和对应用场景的深度洞察,南孚电池主动应用新材料、开发新化学体系、开拓新应用场景。

近年来锌锰电池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智能家电、家用医疗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增速快,带动电池行业规模扩张。依托科技创新和渠道渗透的双重优势,南孚形成了“1+N”品牌矩阵,每个产品在细分市场成绩斐然。面对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智能化浪潮,南孚深耕碱性电池市场的同时,多元化布局消费电池市场,战略进军锂离子电池市场。一方面,锚定新型碱性电池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推出放电性能及产品质量更优的碱性电池产品。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以及消费需求,推出针对燃气灶高温高湿环境研发的“丰蓝1号”燃气灶电池、适用于汽车钥匙、胎压检测和动态血糖监测仪等场景的锂锰纽扣电池、适合各类恒定电压大电流强动力用电器的“TENAVOLTS”充电锂电池以及符合循环充电要求的镍氢充电电池等。未来,公司还将通过新技术满足5G和IoT时代的物联网电池、纸片电池以及医疗领域应用的特种电池,在2B端微型电池领域和2C端新消费品领域寻求发展机遇。最终通过覆盖全国超2000个分销商、300万家终端网点的渠道网络,实现品牌与渠道的双轮驱动增长。

未来的南孚,是中国的南孚,更是世界的南孚。以安孚科技的深度赋能为支撑,南孚在全球OEM市场的份额稳步提升,自有品牌海外布局加速,成功在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销售业务,其产品性能与制造能力获国内外同行高度赞誉。推动品牌出海的同时,南孚积极探寻海外建厂、合作、并购等模式,不仅要做中国碱性电池品牌第一,更要成为全球第一大碱性电池制造商,进而实现全球第一大消费电池品牌商目标。

瞄准硬科技 安孚科技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着眼于未来,安孚科技正蓄力打造具备高附加值的新增长引擎。南孚电池方面,持续激活企业内生发展动能,锚定行业内高成长潜力、技术优势互补的标的,实现内生式与外延式协同发展。在南孚电池之外,安孚科技董事会秘书任顺英同时指出,将利用控股股东资源优势,关注算力芯片、半导体等领域,收购具有深厚技术壁垒、发展潜力巨大的硬科技资产,实现多元化业务布局。

从打破外资垄断到技术全球领先,从深耕国内市场到剑指世界舞台,从品牌南孚进阶科技、世界的南孚,安孚与南孚的深度融合,代表中国智造向全球价值链发起冲锋。以南孚为基,硬科技为翼,安孚科技勾勒出的多元业务蓄势待发。未来已来,安孚当立。立的是技术自主之标杆,是全球竞争之底气,是中国智造之未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