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年亏损到盈利,3D视觉第一股,押注机器人赛道!

古东管家

奥比中光

发布时间:

2025-10-22 15:33:45

粒场新媒体

机器人要实现自主移动、识别和交互,看的准,行得稳,离不开3D视觉。

作为2022年上市的“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688322.SH)具备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与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其机器人视觉业务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70%,公司也是全球3D传感器重要供应商之一,过去几年,奥比中光因为高研发投入,连续多年亏损,2025年半年报,公司终于迎来扭亏为盈。

扭亏核心源于上游3D视觉感知产业链完善与下游场景拓展,公司在三维扫描、支付核验、各类机器人等业务领域均实现快速增长,这也印证了当前资本市场关注的机器人业务商业化落地进程。

除此之外,我的另一个疑问是,3D视觉很烧钱吗?为什么不像其他机器视觉企业一样盈利

这就不得不提3D视觉和2D视觉的区别:2D视觉是通过相机拍摄平面照片,利用算法识别物体的类别、位置等平面信息,所以它在深度感知方面存在缺陷,常常采用传感器融合,增加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来加强2D视觉能力,因为性价比高,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机器视觉(主要指2D视觉)参与者有天准科技凌云光奥普特等。

而3D视觉能弥补空间感知上的本质缺陷,可以完成从“平面识别”到“空间理解”的跨越,可以像人眼一样“看见”物体的远近高低,在任务涉及到三维空间时,3D视觉几乎是唯一选择。但技术投入高、研发周期长。

2024年以前,3D视觉产业陷入“没有下游,只有投入”的困境。应用仅占机器视觉的10%,且集中于人脸识别(如支付宝刷脸支付),2021年前奥比中光超50%收入来自该场景,蚂蚁集团为核心客户。

2024年成为转折点,自动移动机器人(AMR)、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等高阶自动化场景对实时深度感知的硬性需求,带动3D视觉需求激增。

目前,国际3D视觉玩家以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为主,国内则有华为、奥比中光等,其中奥比中光是国内唯一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的上市公司

根据Yole数据预测,到2028年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将达到172亿美元,中国市场到2027年将达到10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其中,就人形机器人市场而言,所有人形机器人均需3D视觉实现基础移动与操作,且无替代方案。

未来随着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带来核心零部件降本,相关厂商的业绩将同步受益。

主营业务分析

奥比中光的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下游应用包括AIoT、生物识别、机器人、三维扫描等领域。

收入构成上,消费级应用设备占比最高(主要是因为三维扫描、支付宝“碰一下”带来的高增速),3D传感器次之。

毛利率方面,工业级设备与3D视觉传感器表现更优。

产能与销量上,公司现有工业级设备产能约100万台、3D视觉传感器产能360万台,但销量仅80多万台,产能利用率低,原因是产品尚处发展初期、产能还在爬坡阶段,下游还没达到大规模爆发阶段。

公司目标是5年内将产能提升到500万台(本次募投产能增加100万台),如果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公司的收入规模有望翻几倍,将实现“技术迭代-量产提速-成本优化”的正向循环,毛利率也会有提升空间。

在当下市场关注较高的机器人领域,奥比中光早在2015年就开始进行技术和业务布局,研发了多款新品,下游应用场景覆盖商用服务、养老康复、家庭护理、物流配送、农业智能化等消费及工业级场景。

合作伙伴也是个顶个的强,国际方面,公司与微软、英伟达、AMD等国际巨头合作,卡位人形机器人“眼睛+大脑”两大智能化黄金赛道;

国内方面,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公司已与普渡科技、云迹科技、擎朗智能、高仙机器人等厂商合作;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与斯坦德、优傲UR等国内外客户展开协作;在人形机器人方向,公司已与优必选、天工机器人等开展合作,还与地平线及其子公司地瓜机器人有合作。覆盖了智能工厂、仓储物流、建筑自动化、智能巡检、割草机、酒店配送、楼宇配送、商用清洁、ROS教育等应用场景。

在国内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70%,稳居行业第一。

云集如此多知名机器人客户,奥比中光今年股价涨幅也接近翻倍。

财报快评

最后再聊聊财报。

2025年中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目前占比较高的资产依次是债权资产,占比30%,主要构成是大额存单,其次是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占比30%,简单理解为公司有6成资产都是资金储备,固定资产占比11%,主要是奥比科技大厦。

公司的负债率较低,只有1.31亿的短期借款。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最近几年都是净流出状态,主要是员工薪酬支付较高。

从利润表来看,2020年到2024年,奥比中光的收入以年均约21.5%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也从深度亏损开始扭亏为盈,但这并不是毛利率改善带来的,因为毛利率水平是总体下降的,最近两年稳定在41%左右。主要原因是期间费用占比从2020年的超30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38%,其中研发费用降幅最大。

尽管研发投入下降(金额减少+研发人员从2021年643人减至335人),但研发投入占比仍超20%,累计获3D视觉感知发明专利479件,研发力度高于奥普特、天准科技(主要是机器视觉)等同行。

高研发支撑高毛利率,也为未来毛利率提升预留空间,券商认为公司前期投入阶段基本结束,将进入业绩发力期。

从公司最近的股权激励中,似乎也印证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乐观预期。

2023年2月、2024年11月时,公司分别做了两次股权激励,激励价都在16元以下,第一次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主要以收入考核为准,有两期没达成目标;第二次激励计划是的2025年-2027年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在收入之外还新增了毛利润,显示公司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开始重视盈利能力的改善。

从目标来看,定的都要比机构预测相对保守,但收入增速要比往年好,毛利润端传递了大幅改善的预期。

基于这项激励计划,2025年10月,公司在市场下挫时推出二级市场回购计划(上限130元/股),目前已以85元左右股价回购半数,剩余仍在进行中。

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1月7日公司将有占总股本27.15%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而10月就启动回购的安排,既体现了公司主动管理时市场预期的意图,同时,也向市场传递了对未来业绩和股价的信心。

估值方面,奥比中光当前动态 PS 为 42 倍、动态 PE 为 650 倍,与港股科技公司水平相当。但和多数科技公司类似,若利润盈利预期兑现,估值体系将从PS切换至PE。

此外,2025年4月奥比中光推出了一项定增融资,募资19.18亿(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尚未获批),股价已经自推出以来上涨近1倍。

募资主要投向机器人AI视觉项目,预计依托3D 视觉传感器,未来3-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可达40%以上。

总之,奥比中光在3D视觉赛道具备上市稀缺性,但好产品仍需规模化应用支撑。下一阶段,机器人赛道竞争重点将转向“高成长 + 订单放量”,以消化第一阶段的贝塔逻辑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