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气势如虹,上证指数一路突破3500点创下年内新高。然而一江之隔的港股,其代表指数恒生科技走势却不尽如人意。
回顾其上半年走势整体上可谓先扬后抑。从年初至3月上旬,恒生科技指数一路高歌猛进,不断攀升。然而,3月下旬以来港股科技板块却开启了震荡回调模式。虽有调整,但年内港股科技表现仍然可圈可点,据Choice数据统计,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17.10%。

数据来源:choice,20250101-20250709,恒生科技指数(HSTECH.HI)2020年至2024年涨跌幅为:78.71%、-32.70%、-27.19%、-8.83%、18.70%。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业绩,过往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未来表现预测。
近期,港股科技板块有所震荡,背后原因是什么?还能配置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01
港股科技近期震荡原因
先来关注下港股科技近期震荡的背后原因。
一是外部因素冲击。外部因素是近期港股科技回调的主因之一,美国超预期的关税政策,造成中美贸易乃至全球贸易模式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对科技企业的海外业务、供应链及盈利前景产生担忧,导致资金流出港股科技板块。
另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资金风险偏好下降,外资流出新兴市场,港股市场受到冲击,港股科技板块也受到影响。
二是前期涨幅较大获利回吐。港股科技前期涨幅较高,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市场情绪过热,导致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引发资金流出,推动港股科技板块回调。
三是资金轮动。当前市场环境下,新消费、创新药等板块展现出独特吸引力,吸引部分资金流入,或对港股科技板块资金形成分流。
02
港股科技投资价值分析
那么,港股科技还能买吗?
尽管短期面临调整,但港股科技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
从基本面来看,港股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市场的桥梁,仍是外资配置中国科技资产的重要渠道。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港股科技板块涵盖互联网、半导体、软件服务、AI、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从政策面看,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国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云计算、半导体、软件服务等子行业给予政策支持,港股科技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从资金面看,港股市场由于国际化程度更高,在资金灵活性以及国际接轨程度方面具有优势,使其更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
最后从估值来看,当前港股科技板块整体处于“估值洼地”,安全边际较高。截至2025年7月9日,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TTM)约为16.72倍,这个数字低于去年924前的极值(2024.08.08,20.33倍)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强的估值修复潜力。(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709,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不代表基金业绩)
受国际流动性波动及市场情绪影响,当前许多优质科技股的估值已回落至历史低位,市盈率指标显著低于国内其他板块。这意味着,在重估中国资产的大背景下,港股科技板块具备十足的战略配置价值。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被低估的科技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黄金机会。
那投资者该如何布局呢?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选股难度较大,借道指数基金布局港股科技板块或是较为高效的方式,可以通过定投、分批买入等方式逐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