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盘突破3500点后,没有众望所归地一路向北,而是在整数关口来回拉扯,显得有点“拧巴”。
板块间的切换速度也很快,新能源、金融、白酒等轮流出来撑场子。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科技和医药这两个方向在逐步走出持续性。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17,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指数表现不代表基金业绩
今天南南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两个板块有哪些值得深挖的深层逻辑。
科技 新质生产力的“急先锋”
要说今年市场绕不开的词,“新质生产力”应该算一个。而科技,尤其是以AI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或是这股浪潮的“急先锋”。
一方面,政策面的暖风频吹。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实实在在的产业规划。
另一方面,产业自身的逻辑也足够硬。
AI大模型的技术竞赛进入白热化,不仅点燃了从算力到终端设备的需求,像机器人这类AI应用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整个产业链的商业化进程有望迎来提速。
最近AI教父黄仁勋的访华行程,就把这条逻辑线勾勒得清清楚楚:他不仅证实了AI算力需求依旧火爆,更盛赞了中国的AI应用生态正在全面开花,还为未来指明了方向——AI的下一波浪潮是机器人。(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25.07.16)
南南认为,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应用的双轮驱动下,AI赛道有望长期维持高景气。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看到,每当海内外科技巨头发布新产品新技术,科技板块往往能迅速响应,因为背后有着坚实的产业逻辑在支撑,而不仅仅是“讲故事”。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突破正在带来新一轮产业创新浪潮。展望下半年,“人工智能+”或成为A股当前最重要的投资主线。(资料来源:中信建投,2025.07.05)
医药 行业利好接踵而至
聊完了科技,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主角——医药。
前两年,医药板块可以说是让不少投资者“伤了心”,在集采等政策的影响下,整个板块经历了漫长的调整。但今年以来,情况似乎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
首先,政策扰动最大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市场普遍预期,未来的集采政策将更加温和。
就在7月15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第十一批集采品种遴选情况。本次集采坚持“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的原则,且不再锚定“最低价”,既有助于保护行业创新积极性,又防止过度“内卷”。(资料来源:第一财经,2025.07.15)
其次,创新药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日前,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形成“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格局。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创新药产业正在迎来“出海”大潮。过去我们是仿制药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土药企带着自己的创新成果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
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授权输出)总金额更是已接近660亿美元,赶超2024全年BD交易总额。(以上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25.07.17)
湘财证券表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投资机会。(资料来源:湘财证券,2025.07.17)
回到盘面上,南南认为,科技和医药的重估逻辑有望延续,当下或仍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对于投资者而言,科创综指或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配置选择。从该指数的行业分布看,信息技术和医药保健行业两者合计权重占比将近75%,具有显著的“科技”“医药”基因。
图:科创综指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17,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