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中全会召开、中美经贸磋商阶段性落地、美联储再次完成降息……一系列“重磅事件”逐渐落地,A股的宏观变量正逐步收敛。
但在密集的政策与数据之后,市场似乎也进入了震荡整理期,没有明显的主线,更多时候是轮动行情,这势必会影响部分投资者的操作和心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这样的阶段,投资者该如何看待市场与机会。
一、A股市场环境仍较为积极
1、A股盈利能力提升
现在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已经全部结束了,整体来看,A股的盈利水平那是稳中有升。特别是科技板块,表现尤为亮眼。
单从三季度看,A股净利润同比增长11.30%,增速较二季度回升10.19个百分点;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同比增速依次为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4.39%)、A股非金融(3.87%),较二季度分别提升5.01、6.2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30。
在大类行业中,科技板块的整体盈利表现依旧出色,软件服务、半导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1.6%、46.6%。除了科技,钢铁、传媒、建材的行业盈利情况也大幅改善。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30,行业采用Wind二级行业分类。
2、中美关税扰动减弱
中美经贸谈判阶段性达成共识,美方暂缓部分关税措施,这使得市场担心的外部扰动因素明显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同、4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一项决议,终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资料来源:第一财经,2025.10.31)
虽然这项决议还没正式落地,但它可能传递出的信号:美国政界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争议正在加剧,未来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有望逐步降低。
3、中美利差缩小
最近还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话题,就是美联储的动作。美联储在10月份降息了25个基点,而且有较大的概率将在12月再降25个基点。
泽平宏观认为,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经济整体利好,是外需改善、资本流入、政策空间打开的重要窗口期。降息会提振美国的需求,加上近期中美贸易谈判传来利好信号,中国对美出口有望得到提振。(资料来源:泽平宏观,2025.10.31)
南南也认为,美联储降息会缩小中美之间的利差,这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减轻资本外流压力。与此同时,中美利差改善,有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资产市场。
二、如何应对“真空期”?
所谓“真空期”,通常指的是市场的主要增量因素(比如重磅政策、业绩披露)暂时告一段落,短期内缺乏新鲜“催化剂”推动指数大幅变动。
进入11月,市场可能进入了“整理蓄势、等待下一幕”的阶段。
不过,从资金面看,当前投资者情绪还比较乐观。截至10月31日,A股融资余额达到24689亿元,仍然处于高位。这数据表明,尽管市场出现震荡,杠杆资金对后市依然乐观。(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0.31)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结束、中美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季报披露完毕,往后看,结构性机会仍存。(资料来源:中信建投,2025.11.02)
因此,市场进入“真空期”,也并不代表没有机会,反而可能提供了一个更从容布局的窗口期。
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关注风格切换的信号,比如石油石化、煤炭等传统行业是否存在持续性,以及科技板块的反弹力度。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局长建议大家保持一份“平常心”,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悲观,震荡期或许是咱们调整投资组合的好时机。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