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新旭腾2025中报显经营韧性,积极探索仿生电子皮肤领域研发与产业构建

发布时间:

2025-08-28 11:53:46

来源:同壁财经

  8月27日晚间,国内汽车内饰新材料龙头企业明新旭腾(605068.SH)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29.26%,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65%,环比一季度亦增长14.13%。

  面对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对供应链形成的传导效应,叠加下游客户价格调整、前期投入折旧摊销的经营压力,明新旭腾积极以“优化结构、科技支撑、降本增效”为经营主线,产业链一体化全球布局持续落地,夯实管理变革与ESG治理深化运营根基,在行业洗牌中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强劲发展韧性。

  新能源汽车客户持续渗透,多领域产业协同体系加速构建

  公司在核心客户合作方面持续深耕与拓展。当前,明新旭腾的产品已成功供应至一汽大众、上汽通用、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奔驰、宝马、奥迪、赛力斯、长安、吉利、奇瑞、零跑等主流主机厂的部分车型,配套合作关系不断深化。这一合作矩阵不仅稳固了公司在传统燃油车内饰供应链中的市场份额,更推动其在新能源汽车内饰配套领域的渗透率同比提升,成为驱动上半年营收增长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巩固增长动能,明新旭腾已构建起“双轮驱动”业务拓展格局:一方面强化环保真皮、水性绒面超纤、水性超纤革等中高端内饰材料竞争力,稳步扩大现有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抢抓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趋势,推出水性PU革、环保PVC等创新材料,构建覆盖高、中、低全品类的一站式“产品超市”。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构建多领域产业协同体系,明新旭腾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即汽车内饰真皮领域的全链协同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的上游协同。稳定的全链条开发能力构成公司竞争力的核心来源,也是低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能力、高ESG标准及可靠的资源保障,为巩固汽车内饰材料行业领先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协同效应也延伸到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转化中。明新旭腾可将主业积累的材料制造经验与设备基础,转化为仿生电子皮肤研发的表皮材料技术支撑,而部分汽车客户向机器人领域的转型,更为主业与新兴赛道的协同发展搭建了天然客户通道。顺势而为,明新旭腾于今年上半年设立全资子公司明新智源(浙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此举旨在构建新一代智能响应材料体系,打造覆盖“汽车+机器人+X”多场景的技术应用生态闭环,形成传统业务与新兴赛道双向赋能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放大产业协同效应,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技术研发多点突破,ESG建设行业领先

  各项业务的拓展离不开科技研发的长期投入,无论是研发平台建设还是深化产学研融合、扩充人才队伍,明新旭腾始终步履不停,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多点突破。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主持及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34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289项。

  具体技术突破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水性PU革技术升级成功并获婴儿级认证,已在部分新能源车型实现量产;植物基超纤研发取得进展,采用47%植物基聚酰胺原料以减少石油依赖;环保
PVC 以食品级植物油脂为原料,通过欧盟RoHS、REACH等认证并成功应用于终端客户车型,持续强化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能力。

  着眼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明新旭腾也将ESG深度融入发展战略。公司大力推行“灯塔工厂”标准,融合云计算、工业物联网(IIoT)、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减耗,成为精细化运营的行业标杆。上半年,公司万得ESG评级(WindESGRating)从A级跃升至AA级,ESG综合得分达8.2分,彰显出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中的显著成效与行业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为凝聚发展共识,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股东增持”双向举措,实施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上半年公司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德创管理”更完成股份增持149.6万股(占总股本0.92%),合计增持金额2561.18万元,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市场分析认为,作为行业龙头,明新旭腾以技术为锚、以产业链为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既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红利,又前瞻性开辟新增长空间。随着“市场开拓年”战略深化,明新旭腾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在全球汽车与智能制造转型中,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