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3%和50.5%,比上月上升0.1、0.2和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继续保持扩张。(数据来源:经济参考报,2025.08.31)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2025.08.31
那么针对该数据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又有哪些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展开讲一讲!
PMI回升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PMI(采购经理指数)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意义。它通过观察企业采购行为,预示宏观经济的扩张或收缩趋势,以50为临界点。
8月制造业PMI录得49.4%,虽仍在临界点之下,但比上月小幅改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3%,综合PMI产出指数已回升至50.5%的扩张区间。这背后释放了两大积极信号:
其一,产需修复,边际改善趋势确立。
制造业生产指数升至50.8%,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5%,虽仍在收缩区间,但已连续回升。特别是医药、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新兴产业表现亮眼,显示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回暖。整体来看,经济最困难的阶段或已过去,复苏力量正在积聚。
其二,政策托底效应正在显现。
从近期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到资本市场活跃政策密集出台,政策信号逐步传导至宏观数据层面。8月PMI的回升,正是政策效力落地的直接体现,也有助于稳定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
当然,需看到结构性分化依旧存在:大型企业PMI继续扩张,而中小企业仍面临压力;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保持景气,但部分传统行业需求不足。整体经济修复仍处于初期,未来仍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支撑。(以上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5.08.31)
A股后市该如何看?
基于经济数据呈现的积极信号,南南认为对A股后市或可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同时须正视,制造业PMI仍处收缩区间,中小企业压力与出口仍具有潜在回落风险,意味着经济复苏仍需政策的持续护航。
因此,政策的持续加码,将是支撑后续行情的核心驱动力。经济复苏的挑战与压力,恰恰构成了政策需要继续发力的理由。
展望未来,政策重心或将从耐用消费品转向服务消费领域,如国家发改委近期提及的数字消费、文旅赛事等,以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态势。
因而,A股后市的核心逻辑,正从单纯的“经济修复预期”转向“经济修复+政策加码”的双轮驱动。这些潜在的政策增量,有望为相关产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并成为市场未来最重要的催化剂。(以上观点来源:中国银河证券,2025.08.31)
投资者如何布局?
对于投资者而言,认识到市场潜在机遇的同时,如何有效布局成为新的议题。常见的困惑在于,既担心错失上涨机会,又害怕追高风险,难以把握入场时机。
在此背景下,基金定投作为一种纪律性的投资策略,其优势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尤为凸显,主要体现在:
淡化择时,避免踏空风险:投资者无需精准预测市场底部,通过分批投入的方式,即可参与到市场中长期的回升过程。
摊薄投资成本,积累低价份额:在市场波动过程中,定投能够以分批买入的方式,在相对低位获取更多份额,从而有效摊薄整体投资成本,构建“微笑曲线”。
纪律性投资,克服情绪干扰:定投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金额进行投资,有助于投资者克服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坚持长期主义。
总而言之,在多重积极信号显现的当下,对市场保持耐心,定投布局或是分享未来市场长期回报的有效路径。